close

         每天回家的路上是女兒和我談心的時間,今天女兒的語氣有點不尋常,他生氣的說:「出版社很奇怪,為甚麼要寫"生命的旅程"這堂課。而且老師也沒有告訴我們上這堂課到底要我們學習甚麼。如果大家都哭了那我真想看看老師該怎麼辦?」,於是我問了她課程的內容,他慢慢的說:「就是在說一個小朋友他爺爺生病,最後住院,然後就永遠離開他們了。」,說到這裡時他有些哽咽,我知道他想到了過世的外公,雖然那時她才7歲,我們一直認為他應該沒有記憶,但看來似乎很在意。接著他又說:「你知道嗎,我看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唸到一半聲音就變小聲了,因為這樣才不會哭。但我們同學有人還開懷大笑,一點都不能了解別人的心情,有一個同學說到爺爺自殺死了,卻被同學取笑,所以他就哭了,老師也只是找他去說,我覺得大人很奇怪,為甚麼要讓我們好不容易從黑暗走出來,又要把我們推回黑暗中。」,聽完他這番話,我還真不知該如何回應他,9歲的他卻有如此讓人震撼的想法,是啊!當我們在教育他們時,我們到底期待他們獲得甚麼,我不知道教育者是否有想過,雖然我也是一位教育者,但有時確實不會思考那麼多,很多知識教久了都會變成理所當然的內容。最後他反問我,到底這門課要教會我們甚麼?我想了一下告訴他,我覺得它要說生命無常,只要是人都會死亡,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光,才不會有遺憾。他點點頭,有些認同,但是卻若有所思樣,於是我問他那你覺得呢,他說:「我覺得書中提到永遠離開我們,這樣寫不好,如果是我不會這樣寫,我會寫到爺爺生病住院之後小朋友的心情,至於結局就讓讀者自己去思考發生了甚麼事,這樣大家可以討論,也不會讓人傷心。」,是啊!面對死亡這件事談何容易呢,連大人在遇到時都不願意面對的事,又要如何讓一位9歲的小孩理解呢!台灣的教育似乎很在乎對錯,而不在乎過程,也因此小孩也只學會了甚麼才是正確的答案,卻無法去思考其實從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事情是會有不同結果的。教育的方式確實是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,當孩子在學校學習的過程,家長若只一味的在乎成績卻沒有深入的去了解他對於課程的想法,又能如何去啟發他更多的思維呢?教養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多與孩子對話,彼此交換意見,相信自己也會有新的思維浮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nster 的頭像
    monster

    媽咪俱樂部

    mon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